南歌子 · 病中对水仙

旭日开冰镜,微风暖玉柯。雪晴庭院喜春和。可奈年衰心倦、病如何。
梦醒莲筹促,愁深竹叶多。盈盈无语助清歌。应信惊鸿仙□、乍凌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歌子·病中对水仙》是一首充满意境的词,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病中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与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南歌子·病中对水仙》的作者是周贻繁,字茹馨,湘潭人。周贻繁是元氏县知县张玠室,她的姐姐是文襄左侯夫人诒端,两人都以诗学传于其母王。周贻繁的作品曾被合刻为《慈云诗钞》。
  2. 词作原文
    旭日开冰镜,微风暖玉柯。
    雪晴庭院喜春和。
    可奈年衰心倦、病如何。
    梦醒莲筹促,愁深竹叶多。
    盈盈无语助清歌。
    应信惊鸿仙 、乍凌波。
  3. 词作鉴赏:此词通过对“病中对水仙”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病榻上的孤独感受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之情。首句“旭日开冰镜”描绘了清晨阳光照在冰面上的景象,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微风暖玉柯”则形容春风轻拂,如同抚摸着玉石一般温暖。接下来的“雪晴庭院喜春和”进一步烘托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暗示了春天的来临和万物复苏的景象。然而,尽管景色宜人,但诗人内心的感受却是复杂而深沉的——“可奈年衰心倦、病如何。”这反映了诗人因年岁增长而感受到的身体疲惫和心理疲劳,以及对疾病所带来的困扰和不适。“梦醒莲筹促,愁深竹叶多”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梦中醒来时的焦虑与忧愁。这里的“梦醒”可能意味着病情加重或梦境带来的不安,而“愁深竹叶多”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忧郁。最后,“盈盈无语助清歌”和“应信惊鸿仙 、乍凌波”两句则是对整首词的升华。前者表现了诗人在寂静中无言地吟唱,试图以歌声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则引用了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超然。
  4. 文化背景:《南歌子》,唐教坊曲名。隋唐以来曲子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义,大体属小曲。调名本自汉张平子《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取淳于棼事。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途中遇到大风浪,船行至江陵时遇暴风雨,苏轼被卷进江中。苏轼在船上挣扎着游到岸边,被救上岸后已人事不省。苏轼醒来后,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周围是一些陌生人。他询问周围的人,得知自己已经来到了京城。这一经历让苏轼对人生产生了深刻的感悟,也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南歌子·病中对水仙》中的“惊鸿仙 、乍凌波”,正是对这次经历的隐喻和象征。

《南歌子·病中对水仙》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高的词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可以更好地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