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花愁

花开花谢,算年年总被,东君耽误。欲说平生多少憾,提起不胜酸楚。几日芳菲,几番摇落,几度惊风雨。夕阳影里,荣华如水流去。
知否我自春来,为花憔悴,未忍和花诉。花果聪明应会得,只恐忧伤情绪。病里春残,酒边梦绕,梦醒春何处。绿凄红惨,有怀难向人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壶中天·花愁》是清代宗婉的作品。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宗婉,清代女性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但通过她的诗歌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她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情感。
  1. 诗词原文
  • 花开花谢,算年年总被,东君耽误。
  • 欲说平生多少憾,提起不胜酸楚。
  • 几日芳菲,几番摇落,几度惊风雨。
  • 夕阳影里,荣华如水流去。
  • 知否我自春来,为花憔悴,未忍和花诉。
  1. 诗词赏析:《壶中天·花愁》是一首表达对春天美丽而短暂生命的感慨的诗歌。通过对花开与凋零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无常美的感叹以及对生命易逝的思考。诗中的“东君”指的是春风或春神,通常指春天的象征,而“花愁”则表达了作者对春光易逝、美好瞬间难以长久的哀叹。

  2. 艺术手法

  • 宗婉在《壶中天·花愁》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将春天比作易逝的青春,将花比作生命中的短暂和脆弱。
  •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

《壶中天·花愁》不仅展现了宗婉对自然美和生命短暂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她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义。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作品,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审美情趣及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