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贤涧石歌

栖贤涧谷有奇石,倒卧青冥神所擘。
鳌背惊翻海水飞,龙髯陡接天云立。
奔霆日夜摇撼之,万古空山皆霹雳。
跌势纷如矢坠空,涓流巧作珠穿隙。
其旁清稳百盘陀,倚涧临流可敷席。
水石相遭岂不平,自从天籁发噌吰。
道人两耳痴聋久,问是水鸣还石鸣。
试抚孤琴动山响,方知水石两无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栖贤涧石歌》是清代诗人易顺鼎创作的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接下来将详细介绍《栖贤涧石歌》:

  1. 作者介绍:《栖贤涧石歌》的作者是易顺鼎。他是清朝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易顺鼎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在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描写自然的诗歌中,他的作品往往能触动人心。

  2. 诗句原文:诗中的部分句子如“倒卧青冥神所擘”、“鳌背惊翻海水飞”等,生动地描绘了奇石的雄壮与险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些诗句不仅形象地描述了石头的自然形态,还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赋予了石头以生命和动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思想集中在赞美自然界的奇观和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对石头的细腻刻画,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和对生命力量的颂扬。这种主题思想在古代文人的作品中并不罕见,但在易顺鼎的笔下,它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深度和哲学意蕴。

  4. 艺术特色:易顺鼎的诗歌语言精炼,意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在《栖贤涧石歌》中,他巧妙地将石头拟人化,赋予其生动的形象和动态的特性,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充满想象力。

《栖贤涧石歌》不仅是一首描述自然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易顺鼎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探古人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的独特窗口。对于爱好古典诗词的朋友来说,了解并欣赏这样的作品无疑能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养,也能更深刻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