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鹤亭侄

西风一夜桂林霜,入手天涯字数行。
世变可怜身渐老,官闲差喜母能将。
网罗文献何曾倦,谈笑公卿不讳狂。
今日门材衰落尽,眼中惟汝白眉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鹤亭侄》是清代文学家昌传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对侄儿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慨。下面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诗歌作者
  • 昌传钧,字旭初,如皋人。光绪癸巳举人,官广西龙胜通判。他的生平和成就为这首诗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1. 诗歌内容
  • 首联“西风一夜桂林霜,入手天涯字数行”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及旅途中的孤独感。
  • “世变可怜身渐老,官闲差喜母能将”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社会变迁的感受,以及对家庭生活的依赖与满足。
  • “网罗文献何曾倦,谈笑公卿不讳狂”展现了诗人对学问和社交的热爱,以及对权力场中人物态度的直率与豪放。
  • “今日门材衰落尽,眼中惟汝白眉长”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迈无力的无奈感,以及对侄子纯真岁月的珍视。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生活哲理,成为清代文人诗词中的佳作之一。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昌传钧巧妙地运用了传统诗词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人生态度。

《寄鹤亭侄》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它不仅记录了昌传钧个人的生平和情感历程,也反映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