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草堂先生席上

鲜鱼色色接芳樽,小病深衣对此温。
便欲狂呼侪少长,可无佳咏负朝昏。
一从令子为兄弟,长使他乡役梦魂。
安得买书千万卷,相将藜藿饱山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草堂先生席上》是清代诗人范当世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范当世,字无错,号肯堂,江苏南通人,清光绪时期进入李鸿章幕府,是一位有声名的古文家。其作品多以沉郁苍凉著称,反映了他的坎坷命运和对世事的深刻理解。
  2. 诗作原文:《李草堂先生席上》,范当世创作了这首七律。诗的内容描述了与友人共聚一堂的场景,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生活的热爱。其中,“鲜鱼色色接芳樽,小病深衣对此温”表达了在美酒佳肴中相聚的愉悦;“便欲狂呼侪少长,可无佳咏负朝昏”则体现了与友人畅谈时的激昂情绪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 主题思想: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场景,范当世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其成为一首富有哲理的佳作。
  4. 艺术特色:范当世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在《李草堂先生席上》这首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杜甫、李白等古代诗人的形象,将自己与友人的关系隐喻为“扬州席上的主人”,这不仅增加了句法的变化,也使语言显得含蓄有味。
  5.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光绪时期,那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社会动荡不安。范当世作为一位官员和文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作品。他的诗歌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记录和反思。

范当世的《李草堂先生席上》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以及内心的复杂情感。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范当世的个人风格和才华,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