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阻雨

苍然寒色暮烟横,跕跕飞鸢与水平。
三日塔铃呼断渡,一江帆叶贴依城。
远钟自出南朝寺,晓角如鏖北府兵。
破费千钱京口酒,醉看高浪驾长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京口阻雨》是清代诗人林寿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展现了诗人对京口江景的独特感受和深刻印象。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京口阻雨》的作者是林寿图,字颖叔,号石田生,是清朝福建闽县人。林寿图于道光二十五年中进士,曾官至陕西布政使。后因历年旱荒而协饷解不及额被革职。他的诗歌创作丰富,有集流传。

  2. 诗歌原文
    苍然寒色暮烟横,跕跕飞鸢与水平。
    三日塔铃呼断渡,一江帆叶贴依城。
    远钟自出南朝寺,晓角如鏖北府兵。
    破费千钱京口酒,醉看高浪驾长鲸。

  3. 诗歌赏析:《京口阻雨》描绘了京口地区特有的江景与氛围。首联“苍然寒色暮烟横,跕跕飞鸢与水平。”表现了傍晚时分的寒气、烟雾与飞鸢交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氛围。次联“三日塔铃呼断渡,一江帆叶贴依城。”则具体描写了渡口的繁忙景象,以及江边帆船紧贴城池的景象,生动地传达了一种生活的气息与城市的繁华。第三联“远钟自出南朝寺,晓角如鏖北府兵。”则从听觉上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远钟声与晓角声分别出自南方的佛寺与北方的军营,象征着地域的差异与文化的融合。最后一句“破费千钱京口酒,醉看高浪驾长鲸。”表达了诗人在饮酒赏景时畅饮豪饮的场景,高浪中的大鱼被形象地比作长鲸,展示了诗人豪迈的性格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通过对《京口阻雨》的深入了解,可以感受到林寿图作为晚清诗人的艺术魅力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首七言律诗不仅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后世,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清代文化和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