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名十载鬓犹青,玉立长身瘦鹤形。
双屐烟霞来药径,一樽花月醉茅亭。
联床乍慰思如渴,分袂旋悲迹似萍。
惆怅瑶琴奏流水,几时重许子期听。
送槐庭归尘港,即次留别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槐庭归尘港,即次留别韵》是林朝崧的作品。这首诗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佳作,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下面对这首诗进行深入分析:
作品背景:林朝崧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作者生平:林朝崧出身于武功之家,家族成员多有战功,他的成就不仅在于文学,更在于其在台湾文坛的重要角色。
诗歌原文:林朝崧的《送槐庭归尘港,即次留别韵》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别离的情景,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文化意义:林朝崧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上的创造,更蕴含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窥见台湾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历史贡献:林朝崧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更在于他对后世诗人的影响,如其对台湾文坛的贡献被后世广泛认可。
《送槐庭归尘港,即次留别韵》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传统与创新,以及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通过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林朝崧的文学成就,以及他所创作的诗歌对于中华文化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