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遇郑君贻林及同社庄君太岳赋赠

鹿子江头识面迟,骚坛二妙桂林枝。
板桥书法兼工隶,秋水才华并善诗。
茅店临溪邀共醉,纸窗剪烛话相思。
客中此会真奇绝,劳燕东西若有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台中遇郑君贻林及同社庄君太岳赋赠》是林朝崧所作,该诗体现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与同社诗友的深厚友谊。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生平背景:林朝崧是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他在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诗社「栎社」中担任创始人。林朝崧年少时便热衷诗歌创作,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在林朝崧的生活旅程中,他与多位诗友如洪弃生、赖绍尧等有着深厚的交往,这些诗友共同推动了台湾文学的发展。
  2. 诗词内容解析:《台中遇郑君贻林及同社庄君太岳赋赠》中的“鹿子江头识面迟,骚坛二妙桂林枝”,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鹿子江头的相遇,以及他们在诗歌方面的卓越才华。诗中还提及“板桥书法兼工隶,秋水才华并善诗”,展现了作者对书法与诗歌的双重才能。而“茅店临溪邀共醉,纸窗剪烛话相思”则描绘了一幅朋友相聚饮酒谈心的画面,传达了友情深厚的情感表达。
  3. 文学价值和影响:林朝崧作为传统诗社的创始人,不仅推动了地方文化的发展,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他的诗作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对那个时代台湾社会变迁的反映,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台中遇郑君贻林及同社庄君太岳赋赠》不仅是林朝崧个人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是台湾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林朝崧的才情和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