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病室作

萧疏花市似僧寮,一榻茶烟远俗嚣。
地净吸来空气好,身闲养得睡魔骄。
卧闲汽笛知车过,坐置冰囊觉暑消。
问疾客时携果饵,挽留情话破无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日病室作》是近现代诗人林朝崧的作品,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静谧而舒适的夏日夜晚。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及其特点:

  1. 作者介绍:《夏日病室作》的作者是林朝崧,他是一位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2. 诗句内容

  • 诗中开头两句“萧疏花市似僧寮,一榻茶烟远俗嚣”描写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花市虽喧闹却如僧寮般清幽,一榻茶烟袅袅升起,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 “地净吸来空气好,身閒养得睡魔骄”,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身心得到放松,仿佛能够养足了睡意,享受慵懒时光。
  • “卧闲汽笛知车过,坐置冰囊觉暑消”,描述了在安静的夜晚,汽车的声音虽然打扰了睡眠,但冰囊带来的清凉让暑热消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细节的捕捉。
  • “问疾客时携果饵,挽留情话破无聊”,描绘了有客人来访,带来水果和美味的招待,同时客人的话语也打破了主人的无聊情绪,展现了人际交往中的和谐与温暖。
  1. 艺术特色
  • 《夏日病室作》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诗人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如将繁忙的世界与自己的静谧世界相对比,用汽笛声象征生活中的干扰。
  1. 文化背景
  • 《夏日病室作》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往往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同时也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夏日病室作》作为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态,也可能受到了西方诗歌的影响。

《夏日病室作》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宁静夜晚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颂扬,也是对人性美好的一种肯定和赞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