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谢雪渔

来程独后去程先,忙里偷闲约践前。
笔墨劳人殊草草,莺花留客自涓涓。
分流易作东西水,合曲须和燥湿弦。
归语瀛洲众仙侣,明年羽驾会中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和谢雪渔》是林朝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清末民国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景:

  1. 作者介绍:林朝崧,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他是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在日治时期成为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诗社「栎社」创始人,并且是雾峰林家下厝的成员。林朝崧年少时即热衷于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后,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回台,再迁往上海,之后返回台湾定居。

  2. 诗歌原文:《次和谢雪渔》是诗人林朝崧的一首诗,全文如下:“来程独后去程先,忙里偷閒约践前。笔墨劳人殊草草,莺花留客自涓涓。分流易作东西水,合曲须和燥湿弦。归语瀛洲众仙侣,明年羽驾会中天。”通过这段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的心境。

  3. 诗中描绘的场景: 诗中的“来程独后去程先”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忙里偷閒约践前”则体现了诗人在忙碌之中依然能够抽身而与他人相约的闲情逸致。“笔墨劳人殊草草”和“莺花留客自涓涓”则描绘了一幅文人墨客在悠闲时刻吟诗作画、品茗赏花的画面。

  4.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人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哲学思考,即在忙碌中寻找到的那份宁静与美好。

《次和谢雪渔》不仅是林朝崧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