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剑饮君酒,听我唱青城。戴楼门外东望,废垒暮云平。一片降幡相继,惯送王孙去国,芳草太无情。千载铜仙泪,呜咽汴河声。
到今日,握金镜,几朝更?(故都乔木空在,轵道老农耕。挟弹儿童亦杳,岂独捕螳黄雀,无复树间鸣。倚伏有天道,何事日兵争?
水调歌头 · 青城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A. 《水调歌头·青城山》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全词以中秋为背景,通过描写月夜景色、抒发离别之情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也体现了苏轼深厚的友情与人生哲理。
B.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或苏仙,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包括诗歌、散文、词曲等,并且在书法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
C. 《水调歌头·青城山》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苏轼对友人的思念有关,也可能涉及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词可能是他在中秋佳节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怀念和祝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