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榆次县作

敝庐风雨足苔矶,句漏寻砂觉昨非。
菱米有租充石鼎,荃丝为布剪山衣。
诗情独往蚕抽茧,酒兴频年鹢退飞。
闻道闽南开市舶,过江通印子鱼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去榆次县作”是林尧俞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榆次县的深刻印象和情感

林尧俞,字开伯,福建莆田人,顺治年间的举人。他的诗歌作品《浣亭诗略》和《浣草归来吟》等,展示了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去榆次县作》是他为表达对榆次县的所见所闻而创作的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榆次县的所见所感。首联“敝庐风雨足苔矶,句漏寻砂觉昨非”,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居住在简陋的房屋中,经历风雨侵蚀的情景,以及寻找砂石时对过去的反思。颔联“菱米有租充石鼎,荃丝为布剪山衣”,则描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菱角可以作为粮食的补充,而荃丝则被用来制作衣物。颈联“诗情独往蚕抽茧,酒兴频年鹢退飞”,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诗歌创作的热情如同蚕吐茧一般自然,饮酒的乐趣也使他频频陶醉。尾联“闻道闽南开市舶,过江通印子鱼肥”,则是对榆次县周边市场的描写,反映了当地商业活动的繁荣。

林尧俞的《去榆次县作》以其深刻的意象和生动的描述,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榆次县风土人情的细致观察,同时也反映了明代中叶社会生活的一角。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记述,更是一次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