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大嶝山

瞥见山坳翠欲流,葱茏密树景清幽。
岚光迥与群峰别,海色遥看四面收。
日暮碧云惊异彩,雨过寒气逼深秋。
天南锁钥横江外,不放鲸鱼夜出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大伾山》是明代诗人唐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
  • 唐锦,字士纲,是明朝松江府上海人,曾任职于江西学政。他的仕途经历颇为波折,在正德年间因弹劾宦官被贬至深州,后因朱宸濠之乱激励士民有功,得以重用。尽管最终因事落职,但晚年得以归隐。
  1. 诗歌原文
  • 肩舆冲晓作山游,黄叶迎风面面秋。
  • 过眼飞云应我笑,隔林啼鸟向人留。
  • 石阶竹迸苔痕破,玉井龙归雨气收。
  • 谩简禹书寻往迹,茫茫何处是江流。
  1. 诗歌鉴赏
  •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登山过程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首联“晓披烟雾入青峦”展现了早晨攀登时的朦胧景象;颔联“山寺疏钟万木寒”则通过钟声与落叶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冷孤高的氛围。颈联“石阶竹迸苔痕破,玉井龙归雨气收”则通过石头、竹笋和雨后的景致,展示了一种静谧而又生机盎然的自然美。尾联中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过往历史的反思和对未知未来的迷茫,增添了诗歌的哲理色彩。

《登大伾山》不仅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吸引读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复杂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哲学思考。作为文学作品,它不仅是艺术上的成就,更是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载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