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抗王师,东瀛首建基。
衣冠存故国,韬略慑东夷。
大海长鲸杳,荒坟石马欹。
云礽犹建节,圣代有恩施。
过郑东平王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郑东平王墓》是清代诗人林占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厚情感,还展现了诗人的豪爽性格和爱国情怀。以下是关于《过郑东平王墓》的相关介绍:
作品原文:《过郑东平王墓》全文如下:一旅抗王师,东瀛首建基。衣冠存故国,韬略慑东夷。大海长鲸杳,荒坟石马欹。云礽犹建节,圣代有恩施。
创作背景:林占梅是一位关注国事之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鸦片战争期间,他捐银万两为国尽力,并因此声名远扬。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很可能与他的历史经历有关,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报国之志。
主题内容:诗中“一旅抗王师”体现了诗人领导的抗敌队伍对抗外来侵略者的决心与勇气;“东瀛首建基”则表明了诗人在此地建立或巩固了基础,可能是指军事上的基地或政治上的势力范围;“衣冠存故国,韬略慑东夷”描绘了一幅历史与现实的交融画面,既有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也有对当前形势的担忧。
艺术手法:林占梅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情感和寓意。例如在“荒坟石马欹”一句中,通过对荒废坟墓和倾斜的石马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苍凉和无力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历史价值:作为清朝时期的作品,《过郑东平王墓》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民族意识以及文人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的文化氛围和当时的社会动态。
林占梅的《过郑东平王墓》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历史文献,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同时也能体会到一位诗人对于国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