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待渡

归途心怯远,晓夜厌奔驰。
马健兼程疾,潮平待渡迟。
遥山斜照薄,极浦晚霞移。
伫立垂杨下,摇鞭且赋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港待渡》是林占梅所作的一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中港待渡》的作者是一位具有深厚爱国情怀的诗人,其生活背景和创作经历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环境以及个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他不仅关心国家的大事,也注重个人修养和文化传承,是一位多才多艺、深受后人敬仰的诗人。
  2. 诗歌原文:《中港待渡》的原文如下:“归途心怯远,晓夜厌奔驰。马健兼程疾,潮平待渡迟。遥山斜照薄,极浦晚霞移。伫立垂杨下,摇鞭且赋诗。”这首诗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
  3. 主题思想:诗中“归途心怯远,晓夜厌奔驰”表达了诗人对于长途旅行的疲惫与厌倦;“马健兼程疾,潮平待渡迟”则反映了在平静海面上等待渡船时的焦虑与期待;“遥山斜照薄,极浦晚霞移”通过夕阳下的景色,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忧伤的美;最后“伫立垂杨下,摇鞭且赋诗”,则是在大自然的陪伴下,诗人放下心中的忧愁,以诗会友,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4. 历史背景:林占梅的创作背景是在鸦片战争后的国家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正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林占梅作为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5.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以及深沉的情感上。《中港待渡》以其质朴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时代变革的关注。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

《中港待渡》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时代感慨的艺术画卷。它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期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