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庄新晴晓望

幽居难得此山庄,傍石依岩谷缭墙。
左右峰尖双插耳,萦纡径曲九回肠。
高田架木通流水,广陌编茅护嫩秧。
又值新晴天乍晓,子规声里遍春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双峰庄新晴晓望》是清代诗人林占梅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林占梅,字雪邮,号鹤山,新竹人。他个性豪爽,轻财好施,工诗好吟,精乐善琴,结交广泛。在鸦片战争期间,他捐银万两,为国家尽忠,是一位极为关注国事的诗人。
  • 创作动机:该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双峰庄观赏新晴天气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描写山庄的自然风光和春光,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1. 诗歌原文
  • 全文如下:幽居难得此山庄,傍石依岩谷缭墙。左右峰尖双插耳,萦纡径曲九回肠。高田架木通流水,广陌编茅护嫩秧。又值新晴天乍晓,子规声里遍春光。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人通过对山庄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构建了一种静谧而优美的画面。“傍石依岩谷缭墙”展现了山庄与自然的和谐融合,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左右峰尖双插耳,萦纡径曲九回肠”则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形态和蜿蜒的山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从“高田架木通流水,广陌编茅护嫩秧”可以看出,诗人不仅注重山庄的自然美景,还关心农事,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
  • 艺术特色:该诗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形式,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文学价值
  • 文化意义:《双峰庄新晴晓望》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意义的佳作。它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追求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历史价值:作为清代诗人林占梅的作品,《双峰庄新晴晓望》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古代文人如何通过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和文化风貌的窗口。
  • 教育意义: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适合作为文学教材中的范文进行分析和学习。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加深对古典诗歌形式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双峰庄新晴晓望》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还可以深入感受到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