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趣向正无偏,使典驱坟出自然。
遣兴不分唐、宋格,耽吟常见性灵篇。
呕肝莫漫追长吉,得手何须托惠连。
脱去浮词医尽俗,红尘关过始成仙。
与家卓人考廉论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陈伯之书》是南北朝文学家梁朝的钟嵘所著的一篇骈文,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完整的韵文,其内容主要涉及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的看法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钟嵘(461年-518年),字仲伟,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他自幼聪颖过人,擅长文章,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擅长写诗和评论。钟嵘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与陈伯之书》是钟嵘为好友陈伯之所作的一篇书信。陈伯之是南朝梁朝的一位将军,曾参与平定侯景之乱,后因功被封为南康郡公。然而,在陈伯之担任南康郡公期间,他曾经一度投降北魏,被贬为平民,后来得以复辟。在此期间,陈伯之与钟嵘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两人之间产生了隔阂。
在这封信中,钟嵘向陈伯之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信中,钟嵘用“与家卓人考廉论诗”来比喻自己的思想境界,认为只有像孔子、孟子、屈原等人一样,才能达到高尚的道德境界。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陈伯之的关心和期望,希望他能珍惜自己曾经取得的成就,继续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与陈伯之书》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骈文,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文学造诣,也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现实问题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