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先生说止诗,恰宜懒性与开眉。
得闲眠食休相扰,无故悲愉只坐驰。
飞鸟遗音情欲息,春蚕课茧腹忧饥。
闲房长日间微讽,便似苏门回首时。
初三日呈冯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春吟咏,寄情于诗
难得先生言止诗,恰宜懒性与开眉。得闲眠食休相扰,无故悲愉只坐驰。飞鸟遗音情欲息,春蚕课茧腹忧饥。闲房长日间微讽,便似苏门回首时……
《初三日呈冯庵》是一首充满古典韵味的诗歌,作者为清代诗人林旭。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初春时节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难得先生说止诗,恰宜懒性与开眉。”描绘了诗人在初春时节,心情愉悦,喜欢吟咏诗词的场景。这里的“说止诗”,可能是指诗人认为春天是一个适合停歇、欣赏自然美景的季节。而“懒性与开眉”则描绘了诗人在春天里懒散的性格,愿意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性格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接下来的诗句“得闲眠食休相扰,无故悲愉只坐驰。飞鸟遗音情欲息,春蚕课茧腹忧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得闲眠食休相扰”,意味着在这个季节,诗人更愿意在家中休息,享受悠闲的时光。而“无故悲愉只坐驰”则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的无忧无虑,总是能够找到快乐的理由,如飞鸟留下的声音、春蚕吐丝的景象等。这些都让诗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最后两句“闲房长日间微讽,便似苏门回首时……”则是对整首诗歌的一个总结。这里的“闲房长日间微讽”,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空闲的日子里,在家中静静地品味着春天的美好,同时对人生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反思。而“便似苏门回首时”则可能是指诗人在回想起苏门学士们的人生态度时,深感自己的心境与他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不仅是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领悟。
《初三日呈冯庵》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清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