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弟二十寿辰

名园蔚秀绚秋光,寿客筵开菊正黄。
廿载埙篪同砚席,九霄雨露浥琼觞。
平原笔力能穿纸,小谢诗才更擅场。
圣主恩深垂念切,一编《花萼》许联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弟二十寿辰》是清代诗人奕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祝福和深情厚意。具体分析如下:

  1. 诗歌原文
    名园蔚秀绚秋光,寿客筵开菊正黄。
    廿载埙篪同砚席,九霄雨露浥琼觞。
    平原笔力能穿纸,小谢诗才更擅场。
    圣主恩深垂念切,一编《花萼》许联芳。

  2. 诗歌赏析

  • 《七弟二十寿辰》以“名园蔚秀绚秋光”开篇,描绘了一幅秋天园林的美丽景象,为全诗定下了宁静而又高雅的基调。
  • 接下来的“廿载埙篪同砚席”,表达了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与默契,如同兄弟般的情谊。这种情感在中国文化中被高度重视,常被用来比喻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
  • “九霄雨露浥琼觞”则进一步渲染了宴席上的奢华和尊贵。这里的“琼觞”指的是珍贵的美酒,象征着宴会的盛大与豪华。
  • 后两句则展现了作者自己的才华和对友人的祝愿,“平原笔力能穿纸,小谢诗才更擅场”,意味着作者认为自己的文采如平原般广阔、如小谢(谢朓)般出色,能够穿透纸张,表达出他对朋友的赞赏。
  • 最后一句“圣主恩深垂念切,一编《花萼》许联芳”表达了对君王的感激之情。这里的“花萼”指的是一种古代诗文集的名称,而“联芳”则是赞美诗文之美。这表达了对君王恩宠的感谢以及对自己作品的认可。
  1. 文学地位
  • 《七弟二十寿辰》在清代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咏叹友情和赞颂才情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祝福和深情厚意。
  1. 文化影响
  • 这首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 许多学者和文化评论家都对这首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认为它代表了清代诗歌的高水平。
  1. 艺术特色
  • 《七弟二十寿辰》在艺术手法上独具匠心,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 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描绘,将秋天的美景融入到诗意之中。
  1. 历史背景
  • 《七弟二十寿辰》创作于清代,这一时期的文化背景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 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也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1. 读者评价
  • 《七弟二十寿辰》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喜爱,被认为是一首表现友谊与才情的优秀作品。
  • 许多读者通过这首诗感受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的热爱,也从中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和艺术的魅力。
  1. 研究意义
  • 对《七弟二十寿辰》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清代诗歌的发展脉络,还可以从中窥见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价值观。
  • 通过深入研究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进一步认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七弟二十寿辰》以其优美的文字、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清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一篇赞美友情与才情的作品,还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同时也能够更加珍惜和维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