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怀呈竹士

拾扇烦躬曲,招凉共息机。
窗坳云细入,帘启燕争飞。
久病谙诸药,安贫守故衣。
百年何所愿,生死只同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怀呈竹士》是清代诗人金逸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书怀呈竹士》的作者金逸,字纤纤,一字仙仙,江苏长洲人,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师事袁枚,工于诗词,其作品在郭麟眼中堪称“得未曾有”。金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为理解这首《书怀呈竹士》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2. 作品原文:诗的第一部分“拾扇烦躬曲”,描绘了一幅夏日纳凉图景,通过“窗坳云细入,帘启燕争飞”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接下来的“久病谙诸药,安贫守故衣”,表达了作者对疾病和贫穷的态度,即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尊严。第三句“百年何所愿,生死只同归”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境。
  3. 作品赏析:《书怀呈竹士》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摹,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通过对疾病的描写,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通过对贫穷和疾病的思考,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追求。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4. 文化影响:《书怀呈竹士》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被广泛传颂,也吸引了无数后人的研究和赏析。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征和精神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书怀呈竹士》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能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