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忠正公祠墓图为其裔孙题四首选三

高冢梅花岭,行人再拜过。
荒阡重洒扫,生气未消磨。
遗像清高甚,家书涕泪多。
龚钱诸大老,对此竟如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史忠正公祠墓图为其裔孙题四首选三》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史忠正公祠墓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先贤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保护之意。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他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学者,被誉为“一代文章宗”。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被誉为“蜀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这首诗中,杨慎首先描绘了史忠正公祠墓的宏伟景象:“史忠正公祠墓图”,通过这个描述,读者可以想象到一个庄重而肃穆的场景,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杨慎转向对祠堂内的壁画进行了描绘:“题四首选三”。这里,他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四幅壁画,分别是《孝经》、《论语》、《春秋》和《尚书》。通过对这些经典著作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儒家思想的尊崇和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视。

杨慎表达了自己对于先贤的怀念之情:“子孙皆能读此文。”这句话意味着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先贤们的思想仍然能够被后人理解和传承,这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先贤精神的传承的肯定。

《史忠正公祠墓图为其裔孙题四首选三》是一首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杨慎高超的文学才能,也体现了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