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沉香馀原韵

春风杨柳满章台,定识君诗见别裁。
芳草有情偏有恨,野鸥无事亦无猜。
谁怜伏骥堪长策,难薄雕虫是小才。
记否当年来月下,秋阶联句共徘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沈香馀原韵是一首由金朝觐在宋代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金朝觐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春风杨柳满章台,定识君诗见别裁。
    芳草有情偏有恨,野鸥无事亦无猜。
    谁怜伏骥堪长策,难薄雕虫是小才。
    记否当年来月下,秋阶联句共徘徊。

  2. 诗歌赏析

  • 春意盎然的自然景观:诗的前两句“春风杨柳满章台,定识君诗见别裁”描绘了春天里杨柳依依、春风拂面的美好景象。杨柳的婆娑舞姿和轻拂的春风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这一季节特征的捕捉,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同时,诗人通过提到“君诗”,暗示了自己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相互欣赏。
  • 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交融:接下来两句“芳草有情偏有恨,野鸥无事亦无猜”则进一步展开,将自然景物拟人化,赋予了它们情感。诗人认为芳草虽然具有某种“情感”,却因为“偏有恨”而显得更加动人,野鸥则因其“无事”而显得更加悠闲自在,无需猜忌。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诗歌中的每一处景致都仿佛有了生命和情感,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 才华与命运的反思:第三四句“谁怜伏骥堪长策,难薄雕虫是小才”则是诗人对于才能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在这里,诗人以伏骥(即千里马)自喻,表达了自己渴望施展才华、成就大业的愿望,但同时也流露出对于自身才能被低估的无奈。这既是对个人境遇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批判。
  • 历史场景的再现与回忆:最后两句“记否当年来月下,秋阶联句共徘徊”则将时间拉回到过去,回忆了与友人在月光下吟诗作画的美好时光。这不仅是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也是对友情的一种珍视。这种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使诗歌呈现出一种淡淡的怀旧色彩,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1. 艺术特色
  • 押韵技巧: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押韵的技巧,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悦耳。这种技巧不仅增添了诗歌的音乐性,也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 意象丰富:通过对春意、杨柳、芳草、野鸥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美感的意象世界。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和沈香馀原韵》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佳作,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缅怀,诗人展现了自己的高远志向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