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青山外,斜阳好放舟。
风多帆力健,潮定橹声柔。
蓼折曾扶蟹,蘋开为泛鸥。
数家临水处,椓杙任淹留。
泛舟至泳鲤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泛舟至泳鲤桥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金武祥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夕阳下泛舟漓江,欣赏周围红树青山、斜阳美景以及水边人家的宁静生活情景。金武祥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自然风光画卷。
从诗歌的开头部分“红树青山外,斜阳好放舟”可以看出,诗人在描写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象。这里的“红树”和“青山”构成了美丽的背景,而“斜阳好放舟”则预示着诗人准备在这个美好的环境中开始一段悠闲的旅行。这种对自然环境的细致刻画不仅为读者营造了一个舒适的阅读氛围,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诗中“风多帆力健,潮定橹声柔”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泛舟过程中的动态美。这里,“风多帆力健”表现了船只在大风吹拂下稳健前行的情景,给人以力量感;“潮定橹声柔”则传达了一种宁静和平缓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与和谐。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节奏的敏感把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诗中的“蓼折曾扶蟹,蘋开为泛鸥”等句子,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之中。这些细节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数家临水处,椓杙任淹留”这句,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概括性描述。它不仅点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即享受自然美景并留下难忘的记忆,还体现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与美好。
金武祥的《泛舟至泳鲤桥》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自然景观诗作,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平衡与宁静,从而获得更多的精神滋养和生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