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贾太傅故宅

此地曾闻吊屈来,城西故宅尚崔巍。
最难年少能忧国,未有公卿不忌才。
痛哭只馀三策在,孤忠直接九歌哀。
即今异代同祠宇,凄绝湘流去不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贾太傅故宅》是近现代诗人金武祥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写长沙人对于贾谊故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此地曾闻吊屈来,城西故宅尚崔巍。
    最难年少能忧国,未有公卿不忌才。
    痛哭只馀三策在,孤忠直接九歌哀。
    即今异代同祠宇,凄绝湘流去不回。

  2. 诗歌内容解析

  • 吊古: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古代贤臣如屈原因国家兴衰所感到的悲伤,同时也体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切关注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 忧国:诗人通过对贾谊的描述,表达了他年轻时就有着为国家担忧的能力。这里的“忧国”不仅指的是政治上的忧虑,更包含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心。这一主题在历史上有许多诗人都有类似的表达,而金武祥的诗歌则更加突出了这种情感的强烈性和紧迫感。
  • 不忌才:“未有公卿不忌才”这一诗句表明,即使在公卿之中,也不乏有嫉妒贤才的现象。这一观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普遍现象,也体现了诗人对人才被埋没、不被重用的担忧。
  • 悲悼:诗中的“痛哭只馀三策在,孤忠直接九歌哀”表达了诗人对于贾谊生前未能实现理想和遭受排挤的悲悼之情。这里的“三策”可能是指贾谊曾经提出的三条建议,而“九歌哀”则可能是对他生前遭遇的哀悼。
  • 祠宇:最后两句“即今异代同祠宇,凄绝湘流去不回”则是对贾谊祠堂的描述,指出虽然时空已经改变,但人们对他的怀念却从未停止。这里的“祠宇”指的是纪念祠堂,而“湘流”可能是指长沙的湘江,象征着贾谊的名声和影响跨越了时空。
  1. 诗歌背景及历史人物简介
  • 贾谊是汉代著名的政论家,他在文帝时期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尽管后来被召回京城,但他的政治生涯并未得到改善,最终抑郁而死。
  • 贾谊以其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受到后人的尊敬。他的作品如《陈政事疏》、《过秦论》等都展现了他对国家大事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思考,这些作品至今仍被视为研究汉代政治的重要文献。

《过贾太傅故宅》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历史意义的诗歌,更是对历史人物的一种缅怀与敬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还能从中领悟到历史人物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