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西风合断魂,数枝清影立朱门。
可知春去浑无迹,忽地霜来渐有痕。
家世凄凉灵武殿,腰肢憔悴莫愁村。
曲中旧侣如相忆,急管哀筝与细论。
和阮亭《秋柳》诗原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阮亭《秋柳》诗原韵》是清代诗人冒襄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于美好回忆的感慨。以下是这首诗的内容:
诗词原文:
南浦西风合断魂,数枝清影立朱门。
可知春去浑无迹,忽地霜来渐有痕。
家世凄凉灵武殿,腰肢憔悴莫愁村。
曲中旧侣如相忆,急管哀筝与细论。
红闺紫塞昼飞霜,顾影羞窥白玉塘。
近日心情惟短笛,当年花絮已空箱。
梦残舞榭还歌榭,泪落岐王与薛王。
回首三春攀折苦,错教根植善和坊。诗词赏析:
- 情感表达:此诗充满了怀旧与哀愁的情绪,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现在的孤独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例如,“南浦西风”象征着秋天的萧瑟,“数枝清影”则代表着诗人在现实中的孤独和寂寞。这些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使得诗歌的艺术魅力更加突出。
- 历史背景:这首诗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文化追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常常面临着仕途的挫折和生活的压力,这首诗可能也是诗人在这种环境下的一种抒发和宣泄。
- 文化价值:从文化角度来看,这首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道”的思想。通过诗歌的形式,诗人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和价值。
冒襄的《和阮亭《秋柳》诗原韵》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艺术性强的诗词作品,也是研究清代文人生活和心理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