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田洞

怪石大小立,冲激发高响。偃仰适所乐,苍莽结幽党。
一望古参横,位置各有像。绿雪拄波帘,喷珠上余颡。
水石角异观,万态堪奇赏。游鱼吹雨丝,俊鸟洗翠氅。
薄舟袅娜行,{氵众}然滞双桨。榜人嗟蹇涩,余意怅遄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冒襄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他的《昌田洞》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冒襄,字辟疆,号朴庵,亦号巢民、朴巢。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出生于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今江苏如皋),卒于康熙三十二年,享年八十有二。冒襄在文学史上以其丰富的作品和卓越的文学才能而闻名,除了《昌田洞》,他还撰写了《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等多部文学作品。
  1. 作品原文
  • 《昌田洞》是冒襄创作的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诗中描述了石头的大小各异,冲天而起发出高响,仰首望去,参天的古树横亘天际,各有其独特之处。诗中提到绿雪般的瀑布挂在波帘之上,水石之间呈现出奇异的景观,各种形态让人赏心悦目。游鱼在雨丝中穿梭,小鸟在洗刷着翠绿的羽毛,薄舟袅娜地在水面上飘行。
  1. 作品赏析
  • 《昌田洞》作为冒襄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他深邃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到感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冒襄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歌读来既清新又富有韵味。
  1. 历史意义
  • 在文学史上,冒襄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昌田洞》不仅是冒襄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明清过渡时期文人精神风貌的反映。通过《昌田洞》,可以窥见当时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他们试图通过诗文传达的情感与思想。

冒襄的这首《昌田洞》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的诗作,更是体现了一个时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它不仅是冒襄文学创作中的珍品,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明清时期文学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