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邢台

一望旌旗杂戍谯,寒沙莽莽路迢迢。
长虹贯日荆轲水,满马悲风豫让桥。
台上黄金能买士,樽前红粉可怜宵。
感今抚昔苍凉甚,惟有诗情未寂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邢台》是清代诗人姚庆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这首诗通过对邢台的描写展现了古代至近现代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时代精神。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一望旌旗杂戍谯,寒沙莽莽路迢迢。
    长虹贯日荆轲水,满马悲风豫让桥。
    台上黄金能买士,樽前红粉可怜宵。
    感今抚昔苍凉甚,惟有诗情未寂寥。
  2. 作者简介:姚庆恩,字春蘧,江宁人。有《红藕花馆》、《小忽雷室》、《西征铙唱》等集。
  3. 诗歌赏析
  • 历史与现实交织:《次邢台》通过描绘古代与现代的场景对比,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时,巧妙地融入了对历史的反思,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义。
  • 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诗中的“一望旌旗”、“寒沙莽莽”等意象,勾勒出了一幅辽阔而苍茫的历史画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这些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跨越时间的体验。
  1. 文学背景
  • 邢台是商朝的故都,历史上曾九次建国、十次定都,因此被称为“九国(朝)古都”。这一背景为《次邢台》增添了浓厚的历史色彩。
  1. 社会影响
  • 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还在当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被后人传颂,成为邢台文化的一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之一,它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游览,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 艺术手法
  • 《次邢台》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象,如“长虹贯日”象征着英勇无畏的精神,“满马悲风”则暗示了历史的沧桑感。这些艺术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中的情感和思想。
  1. 历史文化价值
  •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次邢台》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还承载了邢台乃至整个华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邢台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从而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这首诗也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桥梁,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历史的尊重。

《次邢台》是一首融合了历史、文化、艺术和哲学的优秀文学作品,它不仅是对邢台及其历史的一次深情回顾,也是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展望。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