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永乐寺

白云围野墅,万木抱珠宫。
泉激林端雨,楼吞天外风。
梵余清磬远,啸彻暮山空。
别有真禅味,冥心月正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永乐寺》是明代诗人谢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诗歌作者:谢迁,明代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文人雅集的生活情趣。
  • 时代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代,这是一个文人墨客频繁交流的时代,诗歌成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1. 诗歌原文
  • 乘兴聊同汗漫游,江边人诧谪仙舟。山围上刹昙花杳,地近中天颢气浮。
  1.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谢迁通过“白云围野墅,万木抱珠宫”等诗句,描绘了永乐寺周围的自然美景,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 禅意融入:诗中的“别有真禅味,冥心月正中”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禅宗的深刻理解和体验,展现了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澄明。
  1. 艺术特色
  • 语言优美:谢迁的诗歌语言优美,用词考究,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结构严谨: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写景到抒情,再到哲理的探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
  1. 文化意义
  • 宗教文化:永乐寺作为佛教名寺,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谢迁的诗歌反映了这一文化的精髓。
  • 文人情怀: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文化情怀。

谢迁的《游永乐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了古代诗歌中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