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风伏雨兼旬卧,晴路一钩新月破。
帘前暑退得新凉,门外泥深成坎坷。
此时有客过言别,躄躠毛驴压归驮。
囊空邻酒赊不来,醒眼相看但愁坐。
一篇削稿辱佳序,七字留诗惭属和。
余才弇陋非尔敌,强以珠玑承咳唾。
甬东同学屈指论,往往传经接师座。
故人再与瀛洲选,一郑荥阳尚摧挫。
失群行李独淹泊,有价文章久传播。
燕山此度六往来,未免征衫被尘涴。
干时少术非尔病,当路无援是谁过。
向来人尽弃所长,远到君能见其大。
古人可作乃殊代,同调相求凡几个。
勿将时命较穷通,只许才名出寒饿。
羡君有志成果决,笑我无端逐游惰。
偶逢知己私自叹,每送归人辄相贺。
荆榛满地羊触藩,日月周天蚁旋磨。
故乡乐事殊可忆,欲往从之正无那。
秋风一骑不可留,八月江田熟香糯。
酬别郑寒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别郑寒村》是清朝诗人查慎行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表达对朋友的深厚友情,展示了查慎行深邃的人文情怀和对友谊的珍视。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作者简介:
- 查慎行(1650-1727),清代著名诗人,字悔余,号他山,浙江海宁人。查慎行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深沉。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作品原文:
阑风伏雨兼旬卧,晴路一钩新月破。帘前暑退得新凉,门外泥深成坎坷。此时有客过言别,躄躠毛驴压归驮。囊空邻酒赊不来,醒眼相看但愁坐。一篇削稿辱佳序,七字留诗惭属作品赏析:
- 意境描写:《酬别郑寒村》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绘和深情的人际交往,展现了一幅别离时的场景。诗中的“阑风伏雨”与“晴路一钩新月”形成对比,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在风雨中度过的漫长日子和在晴朗夜晚的期待心情。
-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尽管面临生活的艰辛,诗人仍坚信只要有友情相伴,便能抵御一切困难。诗中“醒眼相看但愁坐”一句,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和对朋友的不舍表达得淋漓尽致。
- 艺术特色:查慎行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他的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 作品评析:
- 情感深沉:查慎行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著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到诗中,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怒哀乐。
- 文化内涵丰富:查慎行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通过对生活场景的观察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 艺术成就高:作为清代著名的诗人,查慎行的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而且在后世也成为了研究的对象。
- 创作背景:
- 创作时间:《酬别郑寒村》是查慎行在与友人郑寒村分别时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清康熙年间。
- 创作地点:这首诗的创作地点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可以推断为诗人当时的居所或经常活动的场所。
- 创作动机和情感:查慎行在与友人分别之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段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是对友情的礼赞,也是对自己情感的一种寄托和宣泄。
查慎行的《酬别郑寒村》不仅因其优美的诗句而成为传世之作,更因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而备受推崇。这首诗不仅让后人感受到了查慎行对友情的珍重,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感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