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帆昔上鄱阳船,我与五老曾周旋。
两尘相隔骨不仙,蹉跎负约十四年。
近来稍知厌世缠,筋力大不如从前。
扶行须杖坐要箯,绝境敢与人争先。
山神手握造化权,走入南极分炎躔。
鞭羊欲从后者鞭,假以半日登高缘。
风清气爽秋景妍,芙蓉千丈开娟娟。
长江带沙黄可怜,湖光争洗颜色鲜。
背负碧落盖地圆,尺吴寸楚飞鸟边。
初看白缕生栖贤,树杪薄罥兜罗绵。
移时腾涌覆八埏,四傍六幕一气连。
滔滔滚滚浩浩然,浑沌何处分坤乾。
近身扁石履一拳,性命危寄不测渊。
阳乌𦐠扑光倏穿,饥蛟倒吸无留涎。
以山还山川自川,五老依旧排苍巅。
来如幅巾裹华颠,去如解衣袒两肩。
酒星明明飞上天,人间那得留青莲。
此时此景幻莫传,顷刻变灭随云烟。
五老峰观海绵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老峰观海绵歌》是清朝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古诗,全文如下:峭帆昔上鄱阳船,我与五老曾周旋。两尘相隔骨不仙,蹉跎负约十四年。近来稍知厌世缠,筋力大不如从前。扶行须杖坐要箯,绝境敢与人争先。山神手握造化权,走入南极分炎躔。鞭羊欲从后者鞭,假以半日登高缘。风清气爽秋景妍,芙蓉千丈开娟娟。长江带沙黄可怜,湖光净洗颜色鲜。背负碧落盖地圆,尺吴寸楚飞鸟边。初看白缕生栖贤,树杪薄罥兜罗绵。移时腾涌覆八埏,四傍六幕一气连。滔滔滚滚浩浩然,浑沌何处分坤乾。近身扁石履一拳,性命危寄不测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五老峰观海的壮丽景象和深刻感悟,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认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 诗歌原文:
峭帆昔上鄱阳船,我与五老曾周旋。两尘相隔骨不仙,蹉跎负约十四年。近来稍知厌世缠,筋力大不如从前。扶行须杖坐要箯,绝境敢与人争先。山神手握造化权,走入南极分炎躔。鞭羊欲从后者鞭,假以半日登高缘。风清气爽秋景妍,芙蓉千丈开娟娟。长江带沙黄可怜,湖光争洗颜色鲜。背负碧落盖地圆,尺吴寸楚飞鸟边。初看白缕生栖贤,树杪薄罥兜罗绵。移时腾涌覆八埏,四傍六幕一气连。滔滔滚滚浩浩然,浑沌何处分坤乾。近身扁石履一拳,性命危寄不测渊。阳乌𦐠扑光倏穿,饥蛟倒吸无留涎。以山还山川自川,五老依旧排苍巅。来如幅巾裹华颠,去如解衣袒两肩。酒星明明飞上天,人间那得留青莲。此时此景幻莫传,顷刻变灭随云烟。
- 作者简介:
- 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号他山居士,浙江海宁人,清代诗人。查慎行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擅长诗词和书画,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被誉为“海宁二查”。
- 诗歌主题:
- 《五老峰观海绵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五老峰的壮丽景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 艺术特点:
-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形象生动,富有诗意。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情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述的景象之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 文化背景:
- 此诗创作于清代乾隆年间,当时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人查慎行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其作品也深受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
《五老峰观海绵歌》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诗人情感的画卷。诗中不仅展示了五老峰的壮丽景色,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通过深入分析《五老峰观海绵歌》的原文、作者及背景,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深层含义。这不仅是对诗人查慎行及其作品的研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一种认识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