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铁牛歌

大缆连连两岸曳,牛人执鞭牛努力。大河汘汘四野流,黄沙裹牛牛人愁。
厥初开元全盛日,朝贡合杳商旅溢。大编艘舰便车徒,河上三桥此其一。
赋晋一鼓铸岂任,合铁几州牛始出。四关之西四河东,柱作苍擎山作礩,津迎天子祀汾舆,赞出从臣大手笔。
壮哉此物尤赑屃,巨灵当头那敢叱。自从高岸深谷沦,求牝求牡牛失群。
皇皇左牵右谁挽,落落孤渚四今存。今年秋涨地轴裂,蛟龙怒吼鼋鼍翻。
长风助号浊浪底,老牛力竭吁何言。噫嗟乎,呼汝以牛应以牛,汝身虽铁心不铁。
张公神剑有时合,象罔玄珠求还得。何时八牛复旧观,突兀便见对岸立。
约束浮梁免漂泊,付与勾管使者重驱策。不然将伯无助何所庸,不如倏忽化作黄犊供三农。
浊泥五斗腴所钟,伫令家家年岁丰。我亦从今不拟横笛效野牧,但愿年年鞭春长作多牛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开元铁牛歌》是姚颐于清代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民间生活的真实面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姚颐:字雪门,是清代的一位文学家,以诗歌见长,曾历任甘肃按察使等职。
  • 生平事迹:姚颐的生平事迹在历史上记载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文学创作上有着不凡的贡献,其诗作多有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现实的作品。
  1. 诗作原文及翻译
  • 《开元铁牛歌》全文如下:“大缆连连两岸曳,牛人执鞭牛努力。大河汘汘四野流,黄沙裹牛牛人愁。厥初开元全盛日,朝贡合杳商旅溢。大编艘舰便车徒,河上三桥此其一。赋晋一鼓铸岂任,合铁几州牛始出。”
  • 诗句翻译为:“大缆连接着两岸拉起,牛人紧握缰绳鞭策着牛儿奋力前行。黄河水波滚滚,两岸的黄沙裹挟着牛儿的身影显得忧愁。那正是开元年间国家全盛的时代,朝廷的贡品源源不断,商旅络绎不绝。巨大的船只、便捷的交通工具,还有河上的三座桥梁都是这一时期的见证。铸造兵器需要大量的铁石,几州的牛都开始被用来炼铁。”
  1. 诗歌内容解析
  • 历史背景:《开元铁牛歌》反映了唐代开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当时,国家繁荣昌盛,对外交流频繁,商业活动极为繁盛。
  • 民生状况:诗中描述的黄河之畔,牛儿们辛勤劳作,背后反映了那个时代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对国家的忠诚。
  • 文化象征:牛作为农耕文化的载体,象征着勤劳和力量。在这首诗中,牛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工具,更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象征。
  1. 诗歌艺术特色
  • 叙事风格:《开元铁牛歌》采用叙述的方式展开,通过对牛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 情感表达:诗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通过对牛的描述传达出对辛勤工作者的敬意和对国家繁荣的祝福。
  • 象征意味:牛不仅是劳动的象征,还隐含着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品格,这些特质与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相呼应。
  1. 诗歌的社会影响
  • 历史价值:这首诗作为研究唐代开元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 文学贡献:姚颐通过这首诗展示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启示意义: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为后人提供了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开元铁牛歌》不仅因其精湛的艺术技巧而受到赞誉,更因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而被后人传颂。这首诗是姚颐对于盛世唐朝的一个回忆,也是对于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人们能够窥见古代社会的风貌,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