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

闻去梁园超广武,西登阙塞眺黄河。
伊阳风雨从中出,洛下山川向北多。
白发上宾聊自许,青春归兴复如何。
且从浩荡诗怀剧,莫念沈沦壮岁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是宋代词人晁补之的一篇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首词通过描绘作者与友人在伊阙山的游历经历,表达了词人的旷达情怀以及对于自然山水的赞美之情。

词的上片主要写伊阙山的自然风光。开头两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描绘了伊阙山雄伟的气势和壮观的景象。随后两句“知君玉树临风好,也向天涯老此山”则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羡慕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这里的“玉树”比喻友人才高八斗、气宇轩昂;“天涯”则暗示了人生的漂泊不定。整首词的上片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词人在面对困境时的豁达胸怀以及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

下片主要写词人在伊阙山的游历体验。“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一句,表现了词人想要借助梦境跨越地理障碍,实现心中的愿望。而“有风香自北来,先到长安梅几树”则描绘了词人感受到的来自远方的芬芳气息,以及他对家乡梅花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香”不仅指自然界的气息,还暗含了词人在异乡所感受到的孤独和寂寞。

《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通过描绘伊阙山的自然景观和词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词人旷达的情怀以及对人生境遇的独特见解。同时,这首词也展现了词人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豁达胸怀和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