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阁夜

明月非霜雪,满城生夜凉。
阁浮杨柳岸,风接芰荷香。
渔火平临槛,虫声暗逼床。
谁怜河汉浅,牛女独相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秦淮阁夜》是明末清初诗人施闰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秦淮河畔的夜景和诗人的情感体验。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明月非霜雪,满城生夜凉。
    阁浮杨柳岸,风接芰荷香。
    渔火平临槛,虫声暗逼床。
    谁怜河汉浅,牛女独相望。

  2. 作者简介
    施闰章(1618—1683),字尚白,号愚山,宣城(今属安徽省)人。他是中国明末清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以淡素高雅的诗风著称于世,被时人誉为“宣城体”。施闰章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豪放之气,又不失细腻之情,他的诗作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3.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秦淮阁夜》通过描绘月光如水、杨柳依依、渔火点点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借助这些意象,抒发了自己的愁绪和哀怨。
  • 情感表达:诗中的“谁怜河汉浅,牛女独相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无奈。这里的“河汉”,指的是银河,象征着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但诗人却感到河汉之浅,无法承载自己的相思之情。
  • 艺术手法:施闰章在这首诗中使用了诸多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如“杨柳”、“渔火”、“虫声”等,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加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秦淮阁夜》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施闰章情感世界的一次深刻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施闰章的诗歌创作,也能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