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池上客,忽现宰官身。
仙吏皆循吏,良臣作荩臣。
生原慈似佛,死以杀成仁。
夜半文星霣,书空一怆神。
挽台湾令高南卿司马鸿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台湾令高南卿司马鸿飞》是清代诗人查元鼎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解读:
诗人简介:查元鼎是清代的诗人,其创作生涯跨越了清朝的初期至中期,具体时间大约在乾隆年间至清末民初之间。《台阳诗话》和《台湾文艺丛志》等文献资料中都收录了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文人对于政治、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歌原文:《挽台湾令高南卿司马鸿飞》全文如下:凤凰池上客,忽现宰官身。仙吏皆循吏,良臣作荩臣。生原慈似佛,死以杀成仁。夜半文星霣,书空一怆神。此诗以其严谨的结构、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诗句解析:首句“凤凰池上客”,凤凰池象征着高位和尊荣的职位,暗示了诗人与官场的关系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次句“忽现宰官身”则直接点明了诗人身份的转变与官场生活的开始。第三句通过“仙吏”与“循吏”形成对比,既展现了官场中人的不同面貌,也体现了诗人对官员品质的双重评价。第四句“良臣作荩臣”则是对那些真正为国家着想的官员的赞扬。最后两句“生原慈似佛,死以杀成仁”则表达了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生死之间,始终追求正义与仁爱。结尾一句“书空一怆神”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憧憬。
文化背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历史上曾多次被不同朝代所统治。在清代,台湾的行政区划和管理方式经历了多次变动。查元鼎作为当时的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及其民众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变迁的关注。
《挽台湾令高南卿司马鸿飞》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人查元鼎的创作风格及其时代背景,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