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谒苏文忠公祠

黄州初见霸图雄,竹树丛祠一望中。
两赋清游传赤壁,孤臣谪宦感元丰。
如公身世随明月,愧我文章拜下风。
万顷烟波飞鹤去,谁凭铁板唱江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州谒苏文忠公祠》是近现代诗人洪锡爵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其个人情感与历史哲思的交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洪锡爵(1839—1904),字桐云,一字尊彝,四川华阳县人。他曾任多个官职,如司奏牍、庆城县篆、兴山县事等,并在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之间担任宣恩县职务。洪锡爵在任上以清匪赈灾为己任,有政声,并著有《双翯馆诗存》。

  2. 诗歌原文:黄州初见霸图雄,竹树丛祠一望中。两赋清游传赤壁,孤臣谪宦感元丰。如公身世随明月,愧我文章拜下风。万顷烟波飞鹤去,谁凭铁板唱江东。

  3. 诗歌赏析:首联“黄州初见霸图雄,竹树丛祠一望中”描绘了诗人初次见到苏轼祠堂时的景象,苏轼以其雄才大略和豪放的性格被后人誉为“东坡先生”,此处表达了诗人对于苏轼霸业雄图的赞叹。次联“两赋清游传赤壁,孤臣谪宦感元丰”则转入对苏轼人生经历的感慨,苏轼曾两次游览赤壁,留下了千古佳话,而作为贬官的诗人,他在元丰年间的生活充满了悲凉与无奈。第三联“如公身世随明月,愧我文章拜下风”直接点题,诗人将自己比作苏轼,感叹自己的身世如同明月一般清冷,而自己的才华却难以企及苏轼的高度。尾联“万顷烟波飞鹤去,谁凭铁板唱江东”则以苏轼晚年归隐的情景作结,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文人的命运无常。

洪锡爵的《黄州谒苏文忠公祠》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景色和表达个人感慨的诗作,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诗人对历史上伟大人物的思考与敬仰。通过对苏轼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反思,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寄托了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期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