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 感怀

娇养膝前身。远嫁辞亲。不堪重忆昔时情。忽见帘栊新月色,触动乡心。
此际暗伤神。别恨纡萦。金炉香烬漏沉沉。底事愁怀消未得,欲诉谁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感怀》是南宋词人刘辰翁在南宋末年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秋天为背景,反映了当时金兵南下的危机时期,作者忧国忧民之情难以抑制。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刘辰翁(约1237年—约1297年),字会孟,别号须溪、龙性道人,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他是宋末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 作品原文: 无叶著秋声。凉鬓堪惊。满城明月半窗横。惟有老人心似醉,未晓偏醒。起舞故无成。此恨难平。正襟危坐二三更。 席却故人曹孟德,更与推争。

  3. 词句解析

  • “无叶著秋声”:这句表达了秋天特有的萧瑟景象,没有叶子的声响,只有秋风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 “凉鬓堪惊”:形容词人因秋风而感到冷意,触动了岁月带来的沧桑感。
  • “满城明月半窗横”: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月光洒满了整个城市,只照亮了半边窗子。
  • “惟有老人心似醉,未晓偏醒”:这句表明词人虽年老体衰,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不愿意轻易放弃。
  • “起舞故无成”:这里可能是用典或比喻,表达了词人在逆境中的挣扎与无奈,无法像往常一样自由地跳舞。
  • “此恨难平”:反映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也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 “正襟危坐二三更”:描述词人深夜不寐,独自坐着,心情沉重,如同端坐于危墙之下。
  • “席却故人曹孟德”:这里的曹孟德可能指的是曹操,暗示着与曹操的交往或往事已不再重要。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词中将秋天的自然景观与个人的情感紧密相连,通过景物的变化映射出词人的内心世界。
  • 意象生动:如“满城明月半窗横”、“凉鬓堪惊”等意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词人的情感状态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 情感深沉:整首词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愁和无奈,反映了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现实。

《浪淘沙·感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感慨的诗歌,更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展现了南宋末年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痛苦。通过对词中意象的分析与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刘辰翁的词作及其背后的时代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