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林和靖墓即用集中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韵

里湖静不波,云覆湖半阴。
桨牙萍面画,载酒复携琴。
先生旧隐处,孤屿恒幽沈。
舣岸上苔磴,好风飘我襟。
翠丛识芳躅,石泉明素心。
梅妻鹤为子,廿载随啸吟。
时或李薛偕,烟景供登临。
胸怀既荡涤,那复尘虑侵。
乃知冥冥鸿,迥异樊中禽。
低徊诵遗稿,托意何遐深。
安得大痴哥,铁笛吹空林。
一声破天碧,晚峰排千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林和靖墓即用集中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韵》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这首诗是陆游在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冬,奉派出使金国议和后返回临安(今浙江杭州),于淳熙三年(1176年)冬与同年进士陈亮同赴严陵(今浙江桐乡县)拜访好友林逋的墓地时所作。

诗的开头两句“雪满群山空暮寒,林间古冢对斜阳”,描绘了一幅雪覆盖群山的冷清景象,以及林间古墓独自面对斜阳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氛围。接着,诗人以“我行虽独往”一句点明此行的目的是前往林逋墓吊唁。这一句中,“独”字既表明了诗人孤独地前往林逋墓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高洁之士的敬仰之情。

“平生所慕惟林处士”,这句表达了诗人一生最向往的人是林逋这样的隐逸者,表达了他对于高洁、淡泊生活的向往。紧接着,“谁令今日访遗踪?”一句则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何自己会在这个时候去探访林逋的墓地?这既是对现实的无奈,又是对林逋人格魅力的赞美。

最后两句“一樽还酹东山菊,万事付之醉梦间”,则是诗人在参观完林逋墓后,将心事全部寄托在酒中,将一切看破、放下,寄情于山水之中。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林逋等高洁之士的敬仰之情,又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陆游的才华横溢,也体现了他对友情和理想的坚守。同时,它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智慧的作品,值得后人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