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平越高真观

溪流常自绕荒陴,灌木危楼是昔时。
为客不堪仙事警,此身难向劫前知。
苔封碣石先朝色,风递泉香出世姿。
要得弥明同煮鼎,苍蝇声里漫敲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过平越高真观》是一首诗,由清代诗人胡学汪所创作。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欣赏。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溪流常自绕荒陴,灌木危楼是昔时。
    为客不堪仙事警,此身难向劫前知。
    苔封碣石先朝色,风递泉香出世姿。
    要得弥明同煮鼎,苍蝇声里漫敲诗。

  2. 作者简介:胡学汪,初名学望,字小牙,五开卫人。他贡生,有《求志轩集》等著述,其诗作多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沉思。

  3. 诗意解析

  • 历史感的反思:首联“溪流常自绕荒陴,灌木危楼是昔时”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历史沉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岁月的追忆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
  • 超脱与现实:“为客不堪仙事警,此身难向劫前知”反映了诗人对尘世烦恼的无奈以及渴望超脱现实的心境。
  • 自然的赞美:颔联“苔封碣石先朝色,风递泉香出世姿”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体会和赞美。
  • 艺术追求:尾联“要得弥明同煮鼎,苍蝇声里漫敲诗”则透露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在平凡中寻找非凡的生活态度。

通过这首诗可以体会到清代文人对于历史的尊重、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他们独特的人生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