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日军队搜山感赋

乾坤长肃杀,海上战争多。
蕃队日鸣炮,山民夜枕戈。
炎昆糅玉石,覆卵扫巢窠。
世界今如此,苍生且奈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日军队搜山感赋》是清朝诗人洪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日本军队搜山的描写,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深切感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洪繻(1866~1928),字月樵,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
  • 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台湾民主国瓦解后,绝意仕进,潜心于诗古文辞。
  1. 诗歌原文
    乾坤长肃杀,海上战争多。
    蕃队日鸣炮,山民夜枕戈。
    炎昆糅玉石,覆卵扫巢窠。
    世界今如此,苍生且奈何。

  2. 诗歌鉴赏

  • 这首诗的开头“乾坤长肃杀,海上战争多”直接点明了时代背景,展现了一幅战乱频仍的画面。
  • “蕃队日鸣炮,山民夜枕戈”,形象地描绘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和人民的警惕状态。
  • “炎昆糅玉石,覆卵扫巢窠”则通过比喻手法深刻地表达了国家危亡的惨状和人民的无奈。
  1. 历史意义
  • 《闻日军队搜山感赋》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它真实记录了清末以来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闻日军队搜山感赋》作为清代诗人洪繻的作品,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感人的艺术魅力,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