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古不知名,入山又一程。 萧萧木叶响,时有鹿麋行。
《内山即事二首·其一》是清代诗人洪繻的作品。
《内山即事二首·其一》作为洪繻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价值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于故国的深情厚意,也展现了清末时期社会政治变迁的复杂面貌。
在解析这首诗前,首先需要了解其背景和作者。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洪繻的作品《内山即事二首·其一》。 1. 诗句原文: 树古不知名,入山又一程。 萧萧木叶响,时有鹿麋行。 2. 逐句释义: - “树古不知名”:树木古老到无法辨识,意味着这些树木年代久远,可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 “入山又一程”:每次进山都是一次新的旅程,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探索的渴望。 - “萧萧木叶响”
【注释】 内山即事二首:即事,应时之景,随意而作。苔残千尺壁,树落万年皮,苔藓长满了千年的古壁,枯树脱落了万年的皮。月黑天阴路,空山啼怪鸱,在黑夜里,月光昏暗,路上寂静无声,只有一声怪异的鸱鸟啼叫。 【赏析】 这首诗是写景的。前两句写山壁、老树,后两句写夜色中的鸣声。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前两句用苔藓和老树来烘托,突出了山壁和树木苍劲、古拙的特点,使人感到它们仿佛有生命,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