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烟波认有无,天低月暗两模糊。
洞庭一棹姑苏返,夜半吟诗过太湖。
微月笼云夜不开,湖烟无际水无埃。
一灯远自中流见,知是姑苏城里来。
夜里波心又几桥,松陵不见客吹箫。
八枝急棹灯船过,我自湖光一叶摇。
玉雪坡南月露东,石湖故迹水浮空。
诗人亭榭词人路,无限烟波送小红。
尧峰远映水中央,曲港湾湾见水乡。
满岸人家满船火,石湖过后过横塘。
偃月成桥水作油,一城灯火认苏州。
摇船夜入姑苏市,宛在屏风镜里游。
自太湖洞庭回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太湖洞庭回棹》是清代诗人洪繻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描绘了作者在夜晚从太湖返回姑苏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中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捕捉了夜晚灯火与烟波交织的迷离景象,以及月色和湖面的朦胧之美。“灯火烟波认有无”一句,形象地表达了夜晚太湖边灯火闪烁、烟雾弥漫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气氛。紧接着,“天低月暗两模糊”,则进一步描绘了夜空中低垂的月亮与暗淡的夜色相互交织,使整个画面更为朦胧。
诗中的“洞庭一棹姑苏返”表明了作者从太湖归来,而“夜半吟诗过太湖”则是他在归途中的一次即兴创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最后一句“知是姑苏城里来”则巧妙地揭示了作者的目的地,即位于苏州的姑苏城。
《自太湖洞庭回棹》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自然景观赞美的诗歌,它还蕴含着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自然美景,还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世界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