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金瓯浑不缺,谁道千钧系一发。
艰危一旅可重兴,何为遽把皇图割。
今日以和保都城,恃和狎敌鼎且倾。
胜败兵家有常事,数败一胜势可争。
今日未尝为血战,激使好战谁敢轻。
犬戎在昔陷西京,宣王亲整六师征。
我朝三辅奠磐石,山海关外兵连营。
大帅养重不励士,坐使越甲吾君鸣。
下国尚耻城下盟,大国上相亲行成。
重重海陆失岩阻,战守无计和无名。
公孙用刺真下策,裴相不死非尊荣。
辽阳自曩钟王气,台屿于今成蓬瀛。
一朝蹙国数千里,奥蔽尽撤将焉撑。
嗟予头埋足又蹶,叩阍无从效曹刿。
眼见岛夷更得天,心痛中华长失岁。
沉沦身世付伧荒,分裂乾坤销猛锐。
仓海君无博浪锥,衔石今后同精卫。
割地议和纪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割地议和纪事》是清代文学家洪繻(攀桂)所著的文学作品。该书主要记录了台湾从清朝时期至日本占领台湾的历史变迁,详细反映了那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人民生活以及对外来侵略的抵抗。下面将详细介绍《割地议和纪事》:
作者背景:洪繻,本名攀桂,字月樵,台湾沦落后,改名繻,字弃生,自号三台山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末到民国初年的政治变革,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在《割地议和纪事》中,他不仅记录了战争和政治斗争,更深刻地描绘了中国人民在苦难中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作品主题:《割地议和纪事》的主题聚焦于民族抗争、历史记忆以及个人情感的交织。书中通过大量的史实叙述,展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土地和家园的深深依恋,及其在面对外侮时的英勇抵抗。这种对历史的深入挖掘和对人性的细腻刻画,使得这部作品不仅是历史文献,也是文学作品中的佳作。
历史与文学的结合:《割地议和纪事》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文学手法结合,使得作品既有史学价值,又不失艺术魅力。通过对重大历史时刻的生动描述,读者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心声。这种历史与文学的交融,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学贡献:作为一部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品,《割地议和纪事》对研究近代中日关系史和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其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和深刻的历史内涵,也使之成为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史不可多得的珍贵文本。
《割地议和纪事》是一部融合了历史与文学价值的杰作。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民族抗争的艰难历程,也展示了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对于爱好历史与文学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