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愤时事,再赋

衮衮诸公如傀儡,朝求神仙夕尚鬼。堂堂衣冠不自存,苦把貂蝉续狗尾。
叶公好龙已非龙,乃好殊俗小雕虫。钩辀口舌成才隽,胪列皮毛为化工。
有兴不浅是老子,无物可观信恼公。呜呼中法能求实,随处可生新艺术。
不然西法亦腐烂,覆辙后先总如一。君不见西国亦有弱与强,强者不少兴与亡?
刻舟求剑去已远,胶柱鼓瑟宁非伧!自丧黄钟宝康瓠,实弃苏合亲蛣蜣。
我谓有道兴征伐,蚩尤终不敌轩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感愤时事,再赋》是清代诗人洪繻的一首著名诗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艺术特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洪繻(约1740-1805),字德升,号秋史,江苏江宁人,是乾隆、嘉庆年间著名的文人。他以诗名世,尤善古文和骈文,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 艺术成就:洪繻擅长骈文和诗歌创作,尤其擅长七言律诗和绝句,其作品多表现出对时政的关注和深沉的思考。
  1. 作品原文
  • 原文节选:”衮衮诸公如傀儡,朝求神仙夕尚鬼。堂堂衣冠不自存,苦把貂蝉续狗尾。叶公好龙已非龙,乃好殊俗小雕虫。钩辀口舌成才隽,胪列皮毛为化工。有兴不浅是老子,无物可观信恼公。呜呼中法能求实,随处可生新艺术。”
  • 翻译赏析:这段原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评。作者指出,很多朝廷中的官员像木偶一样机械地执行命令,他们追求的是虚幻的神仙生活而非实际的政绩。这种颠倒黑白的行为令人悲哀。此外,他还用“叶公好龙”这一典故讽刺那些表面上崇拜某种形象或理念,实际上却无法真正实践的人。他认为真正的学问应当是实用的,而非空洞无物的东西。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强烈的对比和讽刺手法,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良风气,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
  1. 作品主题与风格
  • 主题:“感愤时事”,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社会和政治状况的不满和愤慨。
  • 风格: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使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表达。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感愤时事,再赋》不仅是洪繻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清代后期文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 文化传承:此诗影响了后来不少文人的创作,成为研究清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再赋》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本身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其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态度,以及他们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的复杂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