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咏树上白头翁

翁姥相呼意转亲,江东子布漫生嗔。
伯符公瑾俱夭折,到得白头能几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戏咏树上白头翁》是清代诗人胡承珙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背景与作品风格
  • 作者介绍:胡承珙,字景孟,号墨庄,安徽泾县人,嘉庆十年进士。他曾深入研究《毛诗》,并有《毛诗后笺》等著作传世。他的文学创作涵盖了多种题材,包括诗歌、古文和经学研究等。
  • 作品风格:《戏咏树上白头翁》作为一首七言绝句,体现了胡承珙在诗歌艺术上的造诣。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白头翁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岁月变迁的感慨。
  1. 诗句解析与翻译
  • 诗句原文及解析:翁姥相呼意转亲,江东子布漫生嗔。伯符公瑾俱夭折,到得白头能几人。
  • 译文:白发苍苍的老两口相互称呼,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候。江东的孙权和周瑜都在年轻时就去世了,到了晚年还能有几个人能够长寿呢?
  1. 历史与文化背景
  • 历史人物:胡承珙在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孙权、周瑜都是中国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孙权曾担任吴国的建立者,而周瑜则是东吴的重要将领,两人在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简单提及,更是通过对比孙权和周瑜的早逝,反映出即使是英雄豪杰,也难以避免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这种感慨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死、荣辱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戏咏树上白头翁》不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