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寒崖鹳雀哀,夕阳愁入鲍家台。
流空日月堂堂去,拍座烟云故故来。
骨肉至情工作别,帝王大度不容才。
古今何限穷途泪,万里江山一酒杯。
登鲍明远读书台怀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鲍明远读书台怀古》是清代诗人胡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兴衰、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背景:
诗歌原文:
木落寒崖鹳雀哀,夕阳愁入鲍家台。
流空日月堂堂去,拍座烟云故故来。
骨肉至情工作别,帝王大度不容才。
古今何限穷途泪,万里江山一酒杯。诗歌翻译:
木叶凋零在寒冷的崖边显得格外凄清,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鲍氏台之上。
天空中明亮的月亮和璀璨的星辰似乎正在缓缓离去,而地面上的云雾却似乎不断前来。
家族间的深情厚谊最终化为离别,帝王的胸怀广阔却无法容纳有才华的人。
自古以来,无数人为了追求理想而付出泪水,即使身处万里之遥,也不过是举杯畅饮而已。诗歌注释:
- 胡醇:字万六,号雪舫,广济人,有《听香阁诗草》。
- 鲍氏台:具体地点不详,可能是古代文人学士聚居之地,因鲍昭(鲍照)而闻名。
- 骨肉至情:指家族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工作分别意味着分离与不舍。
- 帝王大度:形容帝王的宽容大度,但此处反讽地表达了人才不被重视的现实。
- 千古:表示时间漫长,无穷无尽,常用来形容历史的悠久。
- 江山一酒杯:用来形容诗人对壮阔山河的感慨以及人生短暂的无奈。
诗歌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并不明确,但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诗中的“登鲍明远读书台”可能是诗人实际前往鲍氏台的历史遗址进行游览或考察,结合诗人的身世和经历,可以推测这是一次带有个人感慨的游历活动。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此诗采用了典型的律诗结构,每两句为一句,共八句,形式规整。诗句押韵严谨,音律和谐,展现了诗人扎实的功底。
-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刻画,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的“骨肉至情工作别”,“帝王大度不容才”,都体现了诗人对于人性、权力和历史进程的独到见解。
- 情感表达:诗人的情感表达细腻而深沉,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描绘,引发人们对历史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社会现实的忧思。
《登鲍明远读书台怀古》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古诗,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诗人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