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即事用西郊韵

到眼风光未有涯,秋千撩乱鸟声哗。
虚檐残溜融春雪,小圃余寒殢杏花。
几日枯禅参玉版,一时新火瀹银芽。
踏青料得游人少,闲杀城南卖酒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即事用西郊韵》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情感的古诗,由宋代诗人李弥逊所作,该诗表现了作者政治失意后的寂寞以及世态炎凉的感叹。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 到眼风光未有涯,秋千撩乱鸟声哗。
  • 虚檐残溜融春雪,小圃余寒殢杏花。
  • 几日枯禅参玉版,一时新火瀹银芽。
  • 踏青料得游人少,闲杀城南卖酒家。
  1. 诗歌鉴赏
  • 自然描写: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如“到眼风光未有涯”表达了作者对眼前美景无法穷尽的感受。同时,“秋千撩乱鸟声哗”则生动地捕捉了春风中的生动场景,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充满活力的自然之中。
  • 情感表达:通过对落花、残溜、春雪等元素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特别是“几日枯禅参玉版,一时新火瀹银芽”两句,更是将内心的空虚与苦闷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哀愁。
  • 主题深度: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春天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中的孤独感和世态炎凉的情绪,让人深思社会与人性的复杂关系。
  1. 历史背景
  • 作者生平:李弥逊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其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变迁,曾因直言得罪权贵而被贬谪。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他的政治经历息息相关,反映了他在失意时的情感状态和对世事的感慨。
  • 时代特色:宋代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高峰时期,诗人们常常通过作品来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李弥逊的这首《春日即事用西郊韵》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既体现了个人的情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李弥逊巧妙地使用了多种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春雪”不仅描述了自然的美景,更暗喻着人生的无常和冷漠;“杏花”则代表了青春和希望,与“余寒”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语言风格:李弥逊的语言风格清新脱俗,善于运用平实的语言来传达深沉的情感。这种风格使得他的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 文化影响
  • 文人墨客评价:历代文人对《春日即事用西郊韵》的评价颇高,普遍认为其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引用或模仿这首诗,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 后世影响:该诗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这首诗的影响,可以说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春日即事用西郊韵》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蕴含深厚历史和文化意义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作者李弥逊的才华和他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值得一读,更值得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与哲理,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