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子台

南风狂,惠风闭,千岁髑髅齿牙利。承华门,诏谁作,黄门侍郎有潘岳。
许昌宫,逆谁预,黄门将军有孙虑。思子台,愁云结,许昌一声飞盖裂。
金墉城中贮金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思子台有感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面对这部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出生于河南新郑。他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还在政治上有着显著的影响,曾经担任过左拾遗、左赞善大夫等官职,并因其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 诗作创作: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应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他的诗歌语言通俗,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作品原文及解析
  • 诗句内容:《思子台有感二首》共有两句诗:“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这些句子描绘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冷漠。
  • 诗中象征:诗中的“投杼”和“掇蜂”象征着打击和排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在动荡时代中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变化。
  1. 主题思想
  • 反映时政: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诗人表达了对政治迫害和社会不公的批判。这种批判不仅仅是对个人的同情,更是对整个社会现象的反思。
  • 抒发情怀:诗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无辜者的同情以及对正义的渴望,显示了他对人性美好一面的追求。
  1. 作品评价
  • 文学成就: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重要作品之一。它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历史影响:诗中所提及的思子台,即后来的太子冢,是汉武帝为纪念其子刘据而建。这个历史遗迹不仅是对刘据悲剧的悼念,也是对历史变迁的一种见证。

《思子台有感二首》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抒发,更是对整个时代的深度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白居易的文学理念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