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步屟不辞劳,三月飞花点客袍。
旧雨坟前多宿草,东风门外有夭桃。
入春田水潺湲急,负郭山家向背高。
底事催人归去急,昏鸦啼近古城濠。
春日郊行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郊行其二》是宋代诗人释绍嵩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在春天郊外行走时的感受和心境。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释绍嵩以“城外春风满酒旗”开篇,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风景画。接着,“吟怀长恨负芳时”一句,表达了诗人因未能及时欣赏到春天美景而感到的遗憾。然而,他并没有沉浸在这种情绪中,而是转而与友人一同享受这份美好,展现了释绍嵩乐观豁达的一面。最后两句“东林夫子知予意,载我而今唱和诗”,则是对友情的赞美,表达了与朋友相聚的快乐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从历史背景来看,《春日郊行其二》的创作与宋代的文化氛围密切相关。释绍嵩生活在宋朝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们常常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宋代文人崇尚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寻求灵感,这也使得释绍嵩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出如此优美的诗作。
从艺术特色来看,《春日郊行其二》在形式上追求音韵和谐,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节奏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中也融入了一些哲理思考,如“吟怀长恨负芳时”所表现的情感纠葛,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和表达。
《春日郊行其二》作为释绍嵩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其高超的写作技巧,还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这首小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