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片影石

陶山母氏兆,卅年始树表。
未为守冢人,欲作移山老。
山远不可移,云深不可扫。
趼足感秋霜,回首恋春草。
片石方且严,隆窊含窈窕。
得之菩萨岩,携来仙人岛。
山形具体微,云气随心造。
鸱夷隔绵邈,马鬣见环抱。
岂惟具袍笏,直令怀襁褓。
供养琴书间,对影忆诗讨。
疏窗入晴晖,时有白云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慈云片影石”是一篇出自清代诗人唐仲冕的古诗。在这篇古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叙述,将“慈云片影石”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山形具体微,云气随心造》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唐仲冕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慈云片影石”的自然景象,并通过对其周围环境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不仅反映了唐代诗歌的审美风格,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

唐仲冕通过对“慈云片影石”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诗中的“供养琴书间,对影忆诗讨”,不仅描绘了“慈云片影石”的美丽景色,更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深厚兴趣和热爱。这种对于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需要继续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

从文学角度来看,唐仲冕的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首先,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其次,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表达真挚而深刻。再次,诗歌主题明确,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情感。最后,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慈云片影石”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学习和研究这首诗,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