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天发神谶碑

峄山碑经野火焚,泰山刻石亡斧斤。祖龙文字虽奇古,遗壁空说滈池君。
吴皓淫虐浮于政,小国亦侈封峦文。国山未禅岩山刻,上天帝言山出银。
天玺元年漆月朔,费雩行视华覈闻。其年阳羡表石室,明年天纪纪功勋。
是时临平湖开石印发,一千二百八十符瑞何纷纭。
五稔青盖已入洛,三段残碣徒埋云。独有皇休明,小篆妙入神。
此碑险劲复沈著,一洗东京软美气习追先秦。历千五百有余载,自山转徙亲香芸。
筹思亭后几再砺,尊经阁下宜三熏。如何岁在乙丑之皋月,嘻嘻出出起束缊。
圣人意盖诛矫诬,燔之俾与臣斯泯。日余宰临津,善卷洞侧摩米囤。
今得此碑火前拓,犹识竹根钗股春潮纹。惜哉如此笔,胡弗写皇坟。
诗题炯戒忽发慨,若令长在山谷今犹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寻三国吴天发神谶碑的传说与历史价值

三国时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而《题吴天发神谶碑》的故事便是其中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该碑文由孙权之孙孙皓所立,以记录天降神谶之事,旨在巩固皇权和稳定民心。

《题吴天发神谶碑》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天禧寺,后经多次迁移,包括移至筹思亭、尊经阁和县学等地。其石呈圆幢形,环刻而成,世传为皇家之作。此碑的刻制,不仅体现了孙皓对天命的迷信,更是一种政治手段,试图通过制造祥瑞来安抚民心,巩固政权。

《题吴天发神谶碑》上的碑文内容,是孙皓为了维护统治,在东吴国事衰败之际,找来神汉当众跳大神,并说出他与其事先商量好的话语。这些文字被刻在一块巨大的石碑上,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见证。

《题吴天发神谶碑》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也是研究三国时期政治变迁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通过对碑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斗争以及人们对于天命和权力的看法。

尽管《题吴天发神谶碑》在历史的长河中已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意义和文化价值仍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它不仅仅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智慧与信仰,以及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面貌。

相关推荐